在亚马逊广告越来越“卷”的今天,越来越多卖家意识到:产品再好,流量拿不到,依旧寸步难行。于是,开启广告账户,成了大多数卖家绕不过的第一步。但问题是,很多人一上来就“盲投”——结构乱、分组杂、策略不清,预算砸出去了,效果却寥寥。

从0到1搭建亚马逊Ad账户:广告结构搭建、分组逻辑与投放策略详解

一、Ad账户结构怎么搭?思路要“倒着想”

亚马逊广告常见的三种类型:Sponsored Products(商品广告)、Sponsored Brands(品牌广告) 和 Sponsored Display(展示广告)。对于大多数刚起步的卖家来说,从SP广告开始,是更稳妥的选择,简单直接,也利于跑数据。

但真正决定投放效果的,不是“开了哪种广告”,而是你怎么搭建结构:

Campaign 层级:建议按广告目标建立,如“主推新品”“季节清仓”“站外引流同步”等,而不是单纯按品类命名。

Ad Group 层级:每个Campaign下控制在1-3Ad Group内,过多容易打散预算,也影响数据判断。

关键词 & SKU 层级:不要贪多。一个广告组建议控制在3-5SKU内,关键词按意图精准分组,否则难以识别贡献效果。

结构搭得好,广告就有“骨架”;结构没想清楚,预算再多也只是在填坑。

二、分组逻辑的核心:关键词意图 + 商品生命周期

很多新手卖家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“按类目分组”。比如,把所有宠物产品放在一个组,听起来逻辑上没毛病,但执行起来会非常混乱。

更科学的方式,是把关键词意图与商品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分组:

按意图分组:比如“猫咪刷毛器”关键词与“狗狗剃毛器”关键词虽然都属于宠物护理,但用户搜索动机不同,应该拆开。

按生命周期分组:比如新品期SKU和清仓尾货SKU,不该在同一个组投放。前者更需要广撒网,后者则更注重ROI和清库存速度。

这样分类的好处是:每个广告组都有清晰的目的,数据也能看得更准,更方便后期做优化动作。

三、不同阶段,用不同的投放策略去跑

广告没有“万能投放法”,要根据产品阶段灵活调整策略。

1.新品期:尽快获取初始数据

关键词匹配方式:建议多用广泛匹配,覆盖更多长尾词,快速测试市场反应。

预算设置:不要吝啬预算,数据起来才有得选。

目标设定:不是立刻赚钱,而是活下来、有曝光、有转化。

2.成长期:开始做减法,转向精准运营

关键词筛选:从搜索词报告中筛出高转化词,单独拉组精准投放。

结合人群包:如加入再营销人群或高意图人群包,提高ROI

监控节奏:每天跑量不必多,但每笔点击要尽可能接近转化。

3.成熟期:建立品牌闭环,提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

品牌广告(SB):带动整个品牌下的产品销售,提升曝光。

展示广告(SD):做再营销或竞品引流,但要控制节奏和回报周期。

关联搭配策略:捆绑销售、搭配推荐、搭建流量矩阵。

最后一条建议:别总盯着“投产比”那一个数字,更关键的是弄清楚,这条广告跑不起来,是产品不行?关键词跑偏?还是结构本身出了问题?

亚马逊广告不是烧钱的负担,而是增长的杠杆。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的广告结构搭建提供一些实操参考。

扫码加入卖家交流群
我们的群体是一个专注于亚马逊站外推广、清库存和提高新品排名的交流平台,欢迎加入我们的亚马逊卖家交流群!
返回列表
0755-84861340

扫码领福利

用VIPON,获得新的销量增长机会!

注册成功!

尊敬的 手机用户
您的账号已开通,请登录电脑端
https://www.myvipon.cn/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