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一个跨境公众号,我看到一则让人揪心的案例:两位同是国内的跨境卖家,因为一份 TRO(临时禁令) 对簿公堂,纠纷甚至发展到线下冲突。
据说,被告在美国聘请律师应对,已花费十几万美元仍无进展,情急之下找到原告家中发生了激烈冲突。更让人唏嘘的是,原告声称自己也是被服务商忽悠才提起诉讼,现在想撤诉也几乎不可能,因为美国方面已不受他控制。
事件真假尚难完全确认,但它也再次告诉我们:恶意TRO它就在跨境卖家的身边,处理不当可能直接断送你的资金和店铺。
什么是TRO?
TRO,全称 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(临时禁令),是一种美国法院在紧急情况下颁布的禁令,通常用于保护原告的知识产权权益。
它的核心作用有两个:
1.立即停止涉嫌侵权行为
2.冻结涉嫌侵权卖家的店铺资金
无论是商标、专利,还是外观设计,只要被指控侵权,都可能触发 TRO。更棘手的是,TRO 生效后,亚马逊的绩效通知往往滞后,很多卖家刚开始还以为只是普通侵权下架,直到发现资金迟迟不到账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招?
一个常见信号是:放款周期异常。
如果到该放款的日子,账户资金却被延长预留期,没有进入可用余额,那就需要提高警惕。
此时,普通开 Case 客服可能查不到原因,更有效的做法是直接给亚马逊资金部门发邮件确认:
payments-funds@amazon.com
payments-investigate@amazon.com
一旦确认是 TRO,资金冻结几乎不可避免。
卖家应对TRO的三条路
1. 和解
与原告协商支付一定金额换取撤诉。这种方式适合冻结资金不多、销售额有限的情况。但需要通过律师操作,律师费和和解金都少不了。
2. 应诉
如果确信自己没有侵权,或冻结资金较多、和解谈不拢,可以直接打官司。但要准备好高昂的律师费和长期的诉讼周期,这更适合资金充足、有耐心的卖家。
3. 弃店
最极端的做法,就是直接放弃店铺和被冻结的资金。一般只有在资金、时间、精力都无力支撑时才会选择这条路。
为什么TRO让人头疼?
因为它不仅直接冻结资金,还可能彻底打乱你的运营节奏。很多卖家的离场,正是因为一次 TRO 而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更可怕的是,部分海外“流氓律所”专门扫描跨境卖家的链接进行起诉,尤其是大牌周边和兼容配件类产品。即便在 Listing 中明确标注“适用于…”或“兼容于…”,也可能被对方用模糊地带发起投诉。即使最终申诉成功,也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。
防范TRO的几点建议
1.合规选品:避免销售存在明显侵权风险的大牌周边和高仿类产品
2.定期自查:使用关键词+品牌名搜索自己的产品,排查可能的侵权隐患
3.保留合规证据:包括商标注册证、专利授权文件、进货发票等
遇事冷静:收到 TRO 先确认事实,再评估应对方案,避免冲动行事
TRO并不是新鲜事,但它的威力足以让任何一个卖家痛不欲生。一次临时禁令,可能意味着资金被冻结、店铺停摆,甚至面临高额赔偿。如果说运营技巧是卖家生存的“加分项”,那么合规意识就是你的护身符。别等 TRO 找上门才去补课,那时候,可能已经来不及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