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一项可能影响全球跨境电商格局的重要议案:拟对进入欧洲市场的每个小型进口包裹征收2欧元的管理费用。虽然该提案尚处审议阶段,但一旦落地,或将对Shein、Temu等中国平台依赖的低价直邮模式带来直接冲击,也预示着中欧贸易新一轮规则重塑正加速上演。
新政核心:管理费而非关税,剑指低价包裹
根据欧盟委员会5月20日公布的提案内容,这项2欧元费用将专门针对单价低于150欧元的商品包裹,由销售平台而非消费者承担。欧盟强调,此举并非新增关税,而是一种“海关行政支出管理费”,主要用于支持各国海关加强入境小包裹的查验与监管。
该提案由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(Maros Sefcovic)在布鲁塞尔议会会议上正式提出。他表示,目前欧盟海关系统承压巨大,仅2024年就处理了高达46亿件低价商品包裹,其中超过九成来自中国。以法国为例,仅去年一年,该国就接收了约8亿件低值小包裹。
这些数量庞大的直邮订单虽然单价不高,却因享有150欧元以下免税通道,成为中国电商平台保持价格优势的关键手段。而此次拟议的2欧元费用正是为了弥补这部分长期“零征税”背后的监管成本与系统负担。
谁将受影响?跨境平台或需重构物流链路
在当前欧盟免税门槛政策下,商品价格低于150欧元的订单通常可通过“低值直邮”方式免征进口税费,从而极大降低平台运营成本,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。然而一旦新规正式实施,这种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将面临重新评估。
尤其是像Shein、Temu这类主打高频小单、低客单价模式的平台,其主要用户订单单价普遍在50欧元以下。若每个包裹需额外缴纳2欧元管理费,实际履约成本可能上浮10%以上。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群体而言,这或将影响转化率和复购率。
此外,此项费用由平台承担,也将迫使企业重新调整物流方案。例如,将多个订单打包集中报关,采用“本地备货+合单清关”的方式以减少包裹数量,从而摊薄成本。这可能在无形中推动跨境平台走向本地化仓储、提升海外运营投入。
政策背后的多重考量:公平竞争与环保诉求
欧盟此次提出征收小包管理费,并非单纯出于财政收入考虑,背后更是多层面压力的集中反映。首先是本地产业保护诉求。长期以来,欧洲中小卖家一直面临“守规者吃亏”的困境:在遵守复杂的环保、产品合规、税务申报等法规同时,还要与平台大量低价直邮商品竞争,生存空间持续被压缩。
其次是消费品安全问题。大量涌入的低价商品存在合规隐患,部分产品甚至未经过安全检测便进入市场,给消费者安全带来潜在威胁。而目前的免税政策和监管盲区,正成为这些“灰色商品”的通道。
环保压力同样不容忽视。据欧盟官方统计,小额包裹的频繁运输、重复分拣与包装过程造成了显著碳排放,对推动欧洲绿色转型形成挑战。因此欧盟希望借此政策,不仅调节市场秩序,也间接推动行业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碳足迹。
管理费只是开始?或为全面取消免税铺路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提出的2欧元征费提案,并非孤立举措,而是欧盟近年针对跨境电商入境管控政策体系化改革的一部分。今年2月,欧盟委员会已首次建议取消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门槛,未来所有进口商品或将统一纳税。此次“管理费”作为缓冲机制的推出,显然是为彻底改革预热。
若未来免税门槛全面取消,将意味着所有跨境包裹都需缴纳相应关税与增值税,这对当前依赖低价策略打开欧洲市场的中国电商而言,是一次全局性挑战。同时,这也将迫使更多中国商家提升产品质量、完善合规体系,从“卖得便宜”走向“卖得合理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