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PD流量高峰之时,亚马逊在移动端 quietly 推出了一项新功能——Rufus智能标签。这个由AI生成的新元素,悄无声息地嵌入到了商品详情页中,或许将改写一部分卖家的运营逻辑。

Rufus标签上线,出现在搜索结果“黄金位”

一、Rufus标签上线,出现在搜索结果“黄金位”

有些用户在PD期间的移动端搜索中,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变化:在评分信息上方,一行精炼的文字,如“Praised for noise cancellation”,以极高的视觉优先级呈现出来。它并不是来自卖家的手工编辑,而是由亚马逊的AI系统——Rufus自动生成。

这个被称为“智能摘要标签”的功能,会从商品的用户评价、问答内容、结构化数据中提炼出最关键的卖点,自动展示在买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。位置之显眼,甚至优先于商品标题。

更重要的是:这个标签不是广告,而是系统认为你的产品信息高度匹配用户搜索意图后给予的“内容推荐”。它具有三个显著的优势

1.直接抢占买家注意力:在无需点进详情页的前提下,标签已经传达了最具吸引力的产品价值。

2.简化转化路径:从传统的“浏览→判断→购买”转为“看到→确认→下单”,极大压缩用户决策时间。

3.带来额外自然流量:据Market Maze数据,带有Rufus标签的商品点击率平均提升47%,转化率增长32%,标签本身就变成了一个AI“推荐系统”。

这意味着:不通过广告、不通过刷单,也能被亚马逊选中展示,只要你在Listing中留下了足够“可被AI识别”的痕迹。

二、卖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新标签?

很多卖家可能会误解:这不就是提取评价的摘要吗?只要评价数量够多,应该就能获得标签?

事实上,亚马逊AI团队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。Rufus是否给予标签,并非仅看评价数量,而是系统综合“语义相关性、结构化质量、用户互动深度”等多个维度的结果。

以下三项,是目前已知的关键指标:

1.评论质量:是否有频繁提及具体卖点的高质量评论,例如“轻便”“续航强”“充电快”;

2.问答内容:是否有结构化的场景化问答(如“适合室内跑步吗?”);

3.后台数据完整度:Listing后台的属性填写是否接近100%

换句话说,如果你还在用“关键词堆叠”来写标题和五点,只是想讨好搜索算法,那你离Rufus标签只会越来越远。

这背后,是亚马逊算法从“关键词匹配”向“语义理解+内容总结”全面转向的结果。

2024年起,亚马逊内部已经启动“COSMO + Rufus”双AI系统的闭环实验:

COSMO负责理解用户意图,解构用户搜索背后的真实需求;

Rufus负责提取并传达与该需求最匹配的商品信息。

这意味着你不再是给人写Listing,而是给AI提供“可提取、可理解”的内容。卖点描述如果不具备语义清晰度或场景感,即使写得再长也可能被忽略。反过来,哪怕是一条短而精的句子,只要足够结构清晰,AI就可能抓取并呈现。

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ListingPrime Day期间突然被带上了“智能标签”并获得高曝光,而有些销量不低的商品却毫无动静。

扫码加入卖家交流群
我们的群体是一个专注于亚马逊站外推广、清库存和提高新品排名的交流平台,欢迎加入我们的亚马逊卖家交流群!
返回列表
0755-84861340

扫码领福利

用VIPON,获得新的销量增长机会!

注册成功!

尊敬的 手机用户
您的账号已开通,请登录电脑端
https://www.myvipon.cn/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