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(2025年为7月8日至11日)都是站内流量和销量的顶峰时刻,卖家在这期间倾尽资源冲排名、冲销量,打破平日的增长天花板。但随着促销结束,流量骤减、转化回落、排名波动随之而来。很多卖家发现,一旦失去了平台扶持和价格刺激,原本上涨的趋势迅速“打回原形”。
图源:网络
这时候,不是“等死”,而是“稳住”。尤其是大促过后的7-10天,是排名稳定的关键窗口。如何借助站外流量延续热度?如何用低成本维持排名?
01 大促后流量骤降,是常态更是风险
先要明确一点,大促期间的站内排名和转化,大多是“非常态”红利。一旦优惠结束、广告收紧,流量往往在48小时内断崖式下滑。主要原因有三:
用户在促销期提前“透支”购买力,后续购买欲望下降;
关键词竞争加剧,转化降低后自然搜索权重也随之下降;
部分类目被新爆款抢占位置,导致前期冲上去的老链接排名失守。
对于刚刚借助大促“上位”的链接来说,一旦掉队,恢复成本就比想象中高。所以,“维稳”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保命之战。
02 站外Deal=延续热度的蓄水池
这时候,站外引流能成为不错的“缓冲剂”。尤其是站外Deal,作为一种成本可控、流量集中、转化精准的渠道,非常适合在站内热度衰退期“承接余温”。
为什么站外Deal能缓冲下滑?
延续转化节奏:在站内广告ROI降低时,站外能继续制造订单,避免链接长期无转化被平台降权;
稳定搜索权重:有销量即有流量,即使来源于站外,也能在一定程度稳定搜索热度;
补足用户复购路径:站内转化结束后,部分感兴趣用户会在站外通过折扣平台寻找更优价格,有Deal就能承接这部分流量。
以VIPON为例,其平台在会员日前后推出年中大促套餐,最低折扣低至6.7折,赠送时长最多达4个月,对于需要连续做流量承接的卖家而言是节省预算的好选择。
(💡站外Deal投放建议:会员日结束后的第3~10天为“承接期”,建议针对销量高但Review不多的链接重点投放,稳定评分权重与流量延续效果较佳。)
03 站内外联动,三步构建“保温策略”
为了真正做到“冲得起,也保得住”,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同时发力:
Step 1:分类打标签,主推品保流量、副推品稳评价
主推链接:销量好、Review少,可继续打折获取评论与复购;
副推链接:表现稳定但竞争激烈,可限量控库存避免排名回落太快。
通过分层策略,不让资源“撒胡椒面”,而是集中在ROI最高的链接上继续发力。
Step 2:延续站外曝光节奏(重点:三次投放法)
第1轮:会员日结束3天内,立刻投放Deal,保持出单热度;
第2轮:会员日+7天,用轻折Deal搭配站内广告,抢救回落排名;
第3轮:会员日+14天,转入站外优惠券投放或KOL带货,延长产品生命周期。
每轮目标不同,预算设置也应有所区分,建议总预算控制在主推品利润的15%以内。
Step 3:监控搜索词波动,适配关键词广告策略
不要盲目“收广告”,尤其是长尾词/高转化词,建议延续一周至十天,在站外出单期间配合跑量,避免关键词搜索位快速丢失。可以利用品牌广告或定向广告进行轻预算维持。
04 赢下大促,还要守住热度
Prime会员日是起点,不是终点。真正高阶的运营,是把短期爆发延续为稳定增长的势能。站外Deal平台,如VIPON这类拥有稳定站外流量池、折扣扶持与Review转化能力的平台,正是帮助你“承上启下”的有效工具。
而在Deal投放的背后,更关键的是节奏与策略。你需要的不仅是一场大促的爆发力,更是一套完整的流量“维稳”系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