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旺季最怕两件事:货到了人没到(Deal上了库存没上),人到了货没到(广告开着仓里断供)。与其临门一脚手忙脚乱,不如把节奏往前挪。下面是一份更贴地气的时间表,把黑五网一拆成六个月的可执行动作,照这个节奏走,基本能避开大多数坑。
8月:把路修好,再谈跑得快
这一个月的主题是“打地基”。先跟海运、空运确认旺季舱位和价格,核心SKU做ABC分级:A类(主推与高毛利)优先锁舱,B类按预测配比,C类谨慎补。清理FBA超龄库存,能移除就移除,能二次上新就二次上新,给后面库容让位。生产端把包装、箱规、唛头一次性确认到位,减少到港后返工的几率。很多店是在8月决定了11月能不能“顶住”的。
9月:让货先动起来
海运头程预约进入密集期,能早走绝不拖到月底。结合【容量管理器】看库容,把AWD(分销网络)与FBA仓做分仓,主SKU先进AWD做中转,热点区域就近铺货,避免单仓被掐。同步核查类目政策与限制(电池、套装、危险品等),有疑点的SKU尽早补资料。黑五网一的促销排期这时候基本落定,广告与素材开始预热准备。
10月:最后海运窗口与广告“点火”
10月就是“压哨球”。最后一批海运别压太死,准备好空运/快船的Plan B,给自己留条退路。箱规、称重、FNSKU与箱唛逐票复核,避免因为超限或信息不一致导致预约失败。非AGL/非SEND的货件要特别注意入仓预计送达时段是7天窗口,追踪编码和到仓时间尽量匹配,能拿到仓内优先处理。前台这时把A+、视频、品牌旗舰内容齐活,广告计划做“冷启动”:低预算拉收录与点击率,等货权重上来再加码。
11月:打仗的时候别断粮
大促期不讲花活,讲稳定。每天盯四个数:可售库存、在途库存、补货上限、广告ACOS/转化。若出现超预期消耗,不要犹豫,空运补货优先给A类SKU;旺季每丢一天的坑位,后面都要用加倍预算去买回来。客服与售后响应窗口拉长一点,买家体验比临时拉高出价更值钱。若广告位竞争激烈,可在非峰时段吃流量(清晨、晚夜),让动销曲线保持“不断电”。
12月:把红利吃干榨尽
节日流量并不止步于黑五网一。检查不可售与待处理库存,能修复就修复,能重上就重上;组合装、礼盒装是不错的“临门补刀”,能拉开客单。根据库存健康度给广告分三档:主推维持、潜力尝试、尾部控损,别为清仓把毛利打穿。旺季后半程的评价与问答,往往决定来年同款的自然权重,耐心做完最后一公里。
次年1月:体面收尾,留出明年的胜场
节后退货是常态,提前设定“快速判责—二次销售—残次处理”路径,减少积压。盘一遍旺季的数据:预测误差来自哪里、哪条航线最稳、哪家仓最能打、哪个SKU该升级版本。把经验沉淀成三个清单:补货节奏、入仓窗口、应急供应商。下一季就不必再踩同一个坑。
图源:亚马逊全球开店
常见坑位与避法(按照遇见频率排序)
很多卖家每年都被同样的问题拖住节奏。最常见的三个:
第一是箱规与称重不实,预约被拒,整票回炉;解决办法就是出货前一次性复核箱数、尺寸、重量,并和承运商确认系统申报一致。
第二是送达时段与追踪不匹配,错过7天窗口,货到了也排不上队;务实的做法是给跨境段留冗余天数,境内段预留一到两天缓冲。
第三是库容误判,热销SKU进不去、慢销占坑位;旺季前一个月起,每周固定清理冗余库存,必要时使用AWD中转、或申请额外容量,别把仓当成“长期仓”。
旺季运营不是堆命,而是拼节奏。把时间线拉长、把动作做前、把应急留足,黑五网一就不会像赌博,更像一场可控的项目管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