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12日,中美经贸关系迎来重大转机:双方正式签署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宣布自5月14日起取消此前对彼此加征的91%关税,并对剩余24%的对等关税实施为期90天的暂缓执行。
这轮“关税解冻”不仅标志着持续数月的贸易紧张局势缓和,也给跨境电商、制造与物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本红利与运营契机。以下从三大维度拆解此举的政策内涵、市场影响与操作指南。
一、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核心要点
关税调整框架
美方行动:
取消自2025年4月8日及4月9日行政令起对华征收的91%加征关税;
暂缓自4月2日行政令下24%“对等关税”90天,仅保留原10%基准关税。
中方回应:同步取消91%反制关税,暂缓24%反制关税,并解除相应的非关税贸易限制(如出口管制清单)。
执行时间表
双方承诺在2025年5月14日前完成海关系统内的税率调整;
90天暂缓期内将开展新一轮谈判,重点解决剩余10%关税商品是否继续征收以及知识产权、技术壁垒等问题。
长期磋商机制
建立由中方何立峰副总理和美方商务部长助理主持的定期对话机制;
谈判地点除中美外,还将适度轮换至第三方国家,以推动更多多边合作议题。
二、实质性进展有哪些?
成本压力大幅缓解
服装与轻工:以往加征91%关税使T恤、家纺等毛利被压缩至-3%~5%,取消后可恢复至12%~20%;
3C电子:智能手环、蓝牙耳机等产品的综合税率回落,平台卖家预计单件成本下降25%~35%;
美国进口商:大豆与玉米等农产品关税自125%回归10%,进口成本减少18%~22%。
供应链与物流恢复
港口吞吐:洛杉矶、长滩港预计两周内中国直航班次恢复至70%~80%,西雅图港也将逐步恢复正常作业;
清关时效:滞港积压货物清关周期由90天缩短至30天左右,港口拥堵与仓储压力明显缓解;
保税仓策略优化:卖家可减少中转至墨西哥或东南亚的保税仓依赖,重启直航物流,运费与仓储费合计节省15%~20%。
市场与信心修复
马士基(Maersk)等航运巨头股价在政策公布当日上涨12%;
亚马逊、SHEIN等电商平台在美国市场的订单量单日上升超35%,买家订单转化率明显回升。
三、卖家要如何结算关税?在之前的申报的关税可以退税吗?
关税申报与缴纳新规
首次销售规则(First Sale Rule):允许采用制造商与中间商交易价而非进口商自购价作为计税基础,可为服装、电子、日用品等标准化商品降低10%~30%应税价值;
DDP(完税交货)模式优选:中小卖家推荐使用物流服务商代缴关税,既可确保一次性合规缴税,也能避免在CBP系统中因多批申报而导致的清关延误。
历史关税退税操作流程
退税范围:2025年4月2日至5月14日期间缴纳的91%加征关税,可向美国海关(CBP)申请退还;
必备材料:原始报关单、关税付款凭证、发票、装箱单及产品合规证明(如FCC、FDA等认证);
办理通道:建议通过AEO(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)认证企业通道提交退税申请,CBP承诺90天内完成审核与退款。
风险与注意事项
暂缓关税预警:24%暂缓征税的90天后若未达成新协议,部分汽车零部件、光伏组件等品类可能再次被加征;
合规审计准备:CBP将加强对首次销售规则的审核,卖家务必保留两层合同(制造商→中间商、进口商→买家)、完整的付款与物流单据,以备审计;
分批出货策略:对于高风险品类,建议分批发运、减少单批贸易额,规避一次性遭遇全部关税不确定的风险。
小V建议:
中美取消91%加征关税、暂缓24%关税,是此次贸易“解冻”的关键突破,为跨境卖家带来显著成本红利与供应链恢复契机。卖家应抓紧三大动作:
- 快速启动退税,回笼被套资金;
- 优化供应链,恢复直航、调整保税仓布局;
- 持续关注90天磋商进展,提前部署剩余10%关税品类的应对方案。
在市场动态未完全明朗前,灵活运用首次销售规则与DDP模式、保留完整申报与交易凭证,
